陆菊明,男,主任医师,教授,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原主任,博士生导师。曾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、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全军内分泌专科中心主任,北京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高血压联盟副会长。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,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,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总编,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、中华内科杂志、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、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等10多种杂志编委。主要研究方向:糖尿病流行病学,糖尿病前期的干预,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。在从事本专业的研究中,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10多项课题。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,获吴阶平-杨森医学研究奖,共发表论文200余篇,200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。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领导下负责编写“2007年、2010年、2013年和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”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.其它内分泌疾病,如甲状腺,垂体,甲状旁腺,肾上腺,胰腺等疾病的诊治。
陆教授表述:乳腺癌早期可通过乳腺自检、临床触诊、超声检查、钼靶X线摄影、核磁共振成像等方式发现。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健康筛查,高危人群需遵医嘱增加检查频率。
展开剩余50%1、乳腺自检
每月月经结束后7-10天进行乳房触诊,观察是否有无痛性肿块、皮肤凹陷、乳头溢液或形状改变。自检时用指腹以螺旋式按压乳房各象限,注意腋下淋巴结是否肿大。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。
2、临床触诊
由专业医生通过手法检查乳房及腋窝淋巴结,能发现直径1厘米以上的肿块。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临床触诊,触诊结合病史询问可提高早期检出率。
3、超声检查
适用于致密型乳腺的年轻女性,无辐射且能区分囊性与实性肿块。高频超声可显示2毫米以上病灶的血流信号,对导管内病变敏感性较高。
4、钼靶X线摄影
40岁以上女性筛查金标准,能发现微钙化灶等早期征象。建议每1-2年检查一次,三维断层摄影可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,但需注意辐射防护。
5、核磁共振成像
用于 BRCA基因突变等高风险人群的补充筛查,对多中心病灶检出率超过90%。需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,检查费用较高且耗时长。
除定期医学检查外,日常需保持健康体重,限制酒精摄入,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。哺乳期女性应规律排空乳汁,绝经后女性可咨询医生关于激素替代疗法的风险。发现乳房异常变化时无须过度焦虑,但必须及时至乳腺专科就诊,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%以上。
发布于:山东省